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- 资助工作

关爱育人,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-学生处

 

   为了进一步了解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,提高学生资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,奠定良好的资助工作基础,切实做好关爱育人工作,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,湘西职院学生资助中心于4月28、29、30日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贫困学生大走访活动,参与人员均感到心灵受到净化、认识得到升华,感触很多、收益匪浅。

一、活动综述

1、基本情况:我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杨建平副院长、学生处长及关工委秘书长单新德、资助中心主任龙亚萍、资助中心成员黄艳、龙媛、宣传处科长孙彤及工会龙寿云等参加了走访活动。三天时间内,我们采用实地查看、对话沟通的方式,爬山涉水、走村串户,走访了我州除龙山、泸溪之外的六个县市15名贫困学生家庭。

2、主要内容:了解实际情况、宣讲资助政策、开展调查研究、解决突出问题。

3、准备工作:我们结合贫困学生数据库与系部沟通后,从163名特困学生中确定了20名走访对象,根据走访对象家庭地址制定行走路线,明确日程安排,落实走访人员,安排交通工具,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。

4、走访过程:4月28日我们驱车前往凤凰县,走访了田芸等6个学生家庭。田芸姐弟俩都在职院读书,父亲得了尿毒症,丧失了劳动能力,每月不敢做血透还要花费4000余元药费,要负担三个子女读书,生活十分困难。杨玉香同学14岁时,父母双亡,靠二伯一人抚养,生活不幸而艰难。看到我们学生这样的家庭生活状况,我们感到心酸。29日我们走访了花垣和保靖县的吴官喜等4个学生家庭。姚丽华同学本人残疾(身高1.24米),父亲因矿洞工伤致残,未获赔,母亲患甲状腺癌、心血压等多种疾病,全家基本上没有经济来源。经济贸易系杨小芳同学父亲去年因病去世,留下3-4万元债务,母亲64岁,身体残疾,患糖尿病,每月仅有农村养老金55元收入,在村口摆摊谋生,每天收入约20元,生活十分窘迫。目睹贫困学生家庭的种种艰辛,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肩上所担负的责任。30日我们走访了古丈、永顺和吉首的张小妹等5个贫困学生家庭。张小妹父亲早些年因医疗事故身亡未获赔,母亲为残疾人,大女儿精神病患者,老三在读高中,高昂的医药费及教育费靠残疾母亲一人承担。其母亲哭诉了家庭的不幸,对学院的关心感动得当场下跪,令人震撼。黄兰身患胃癌及尿毒症病的父亲不巧在28号这天去世,我们在灵前上香并当即送上慰问金表达了心意。由于泸溪县两名学生家长均未联系上、其它县市三名学生家里没人以及时间有限的原因,原定20名走访对象中有五位学生没有走访成功。

5、事后工作:走访活动结束后,学生处负责人及资助中心人员分别到各系部,召集163名特困学生座谈,了解学生情况、核实贫困状况、进行沟通引导、给予学生鼓励、彰显学院关爱。许多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泣不成声,同时十分感激学院的关怀。根据汇总的情况,我们动用帮困助学基金、学院资助专项经费等3.1万元,对62名贫困学生进行特别资助,同时对身患癌症动过手术的张萱同学提供复查费3千元、对张小妹同学减免学费2千元、对需要治疗眼睛疾病的石家俊同学提供治疗费2千元。为7名学生提供免费就餐,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。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资金7万元,资助30名特困学生。其间资助中心与关工委多次召开碰头会,并向学院党委作了汇报,就进一步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。

二、感想体会

 1、贫困的原因很多。有的学生是孤儿,靠亲戚的帮助坚持读书,甚至有些孤儿连低保都没有享受,仅经济贸易系参加座谈会的二十六名学生中就有五名孤儿;有的学生父亲过世,家里没有顶梁柱;贫困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比重非常高;有的家中缺乏劳力,收入较少;有的居住地资源匮乏,生活条件艰辛;有的学生家长不懂技术,无法利用资源产生经济效益;有的家庭偏僻、交通不便;有的家人身患重大疾病,负债累累,导致贫困;有的家里人口较多或几个子女在读书,高额的学费及生活费致使入不敷出等等。

 2、城镇贫困户比农村的生活更艰难。农村的有田地,虽然没钱,但吃穿不是很困难。而城镇居民无田无地,面临物价高、生活水准高的压力,仅为了买房及子女的教育费就得四处奔波、日夜操劳,许多学生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00元、300元。

 3、多数贫困户并没有被吓到。大多数人脸上看不到愁容,能坦然面对。尽管住的是政府的廉租房、尽管邻居们修了高楼大厦自己居住在破败不堪的旧房子里、尽管拿不出足够的生活费而使子女生活拮据、尽管自己体弱多病无钱医治,但他们仍全力支持子女读书。

 4、学生及家长对资助政策的了解情况各异。我院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。一是利用《招生简章》对新生及家长进行宣传;二是编印《学生手册》,新生人手一本,并在入学教育中组织学习;三是使用我院广播进行宣传;四是制作宣传展板。在走访及座谈中,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及家长对国家资助政策有所了解,但也有部分学生及家长知之甚少。

 5、农村人较为朴实,精神面貌不错。我们在打听贫困学生家里的具体位置时,经常有村民主动给我们介绍情况,说某某家很困难,需要关心和帮助,有的村民还热情给我们带路。农村的贫困学生家里虽然徒有四壁,家具陈旧而简陋,但收拾的很整洁,道路及屋前屋后没有垃圾,有的学生家长要留我们吃饭或给我们送水果,我们都婉言谢绝。但这些凸显了同建同治工作成效及农民的良好精神风貌,体现了农民朴实的情感。

三、几点认识

1、高度认识,积极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化。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意义重大,是学校贯彻以人为本、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。要进一步了解学生,明确掌握哪些学生需要帮助、哪些学生需要关怀。一是要完善《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》、《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申请表》和《高等学校贫困学生登记表》,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家庭实际情况;二是班主任要深入学生,准确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生活状况,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家访;三是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,并及时更新。要建章建制,确保资助工作有规可依。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、贫困学生资助操作规则、各资助项目的评选办法等,完善公示制、投诉举报制、责任追究制。

2、强化责任,积极推进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化。要全方位关心学生。进一步落实“一切为了学生、为了一切学生、为了学生一切”的办学理念,做好青年学生关爱工作。关爱学生,人人有责。要深入贯彻群众路线,转变工作作风,形成资助中心牵头,招生教师、系部、班主任多方参与,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。进一步落实院领导联系系部、中层干部联系班级、中共党员联系贫困学生“三联”制度,推行院领导、部门负责人走访学生宿舍制度,坚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,全面开展思想关怀、学习关心、生活关爱、心理关注工作。

3、求真务实,积极推进学生资助工作优质化。资助项目较多、渠道不少,务必工作要实、要求要细,精准做好资助工作,确保真扶贫、扶真贫。坚持公正、公平、公开的原则,接受教职工、学生及家长的监督,接受纪委部门的监察。经常性召开贫困学生座谈会,了解学生的心声和想法。积极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国家资助政策,畅通学生咨询、投诉、举报渠道,不断提高资助工作水平,提升资助工作成效。

4、完善体系,积极推进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。构建并拓展多元化资助体系,逐步完善国家资助、学院资助、师生帮助、社会捐助、自力更生的资助格局:

①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。目前我州全部中专生实行免学费和每年1500元助学金普惠制度,大专生部分享受2000元-4000元助学金、5000元励志奖学金、8000元国家奖学金制度以及生源地贷款制度,要认真贯彻执行,特别是大专助学金的发放必须准确扶贫,使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国家的关怀、帮助。

②多向政府争取每生每年1600元的“雨露计划”扶贫指标,用于困难学生。

③落实库区移民培训政策,将库区移民子女每年享受生活费1000元的培训优惠政策落实到位。

④加强与州教育基金会、州学生救助中心合作,认真落实我州大专贫困新生每人2000-3000元的资助政策,保证每个就读我院的大专贫困新生都能得到资助。

⑤加强校企联合办学,发挥企业作用,资助贫困生。如我校的特蕾新幼师班、省统战部组织的我院两个专业“一对一”帮扶班等。多方筹集资金,联系社会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学生。

⑥建立并壮大我院的贫困学生帮困助学基金,使每个困难学生都得到帮助。

⑦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,使生活有困难的学生靠自己的劳动得到一定生活费。

⑧继续开展假期学生勤工俭学活动,让贫困生既能得到社会实践锻炼,又能解决学费困难。

⑨完善我院免费就餐制度,使吃不饱的学生能享受我院这一特殊关怀。

⑩做好我院奖学金、“华实”奖学金等评选发放工作,做好学生医疗保险和平安保险工作。

   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政策,进一步关心贫困户等弱势群体,尤其关注孤儿的生活及成长,呼吁倡导单位帮助、社区帮扶、乡村帮困的运作模式,共同把党和政府的关怀、把人间温情送到贫困家庭去,努力创建温馨和谐社会。

   三天的走访及一周的座谈,我们真实地看到了底层民众的艰难和无奈,进一步了解到了贫困学生的困难与无助,增强了我们要尽力帮助这些学生的责任心。我们坚信:有党和政府的关怀、有学院领导的重视,只要我们认识到位、工作到位、关爱到位,坚持在育人中资助学生,在资助中培养学生,实现“决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,也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在学校饿肚子”的目标并不遥远。

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湘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0一四年五月十五日